绍兴市全国首创“三知工程” 打造知识产权一链条“有感服务”新模式 |
发布时间:2023-07-25 14:15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市市场监管局 (市知识产权局)
字号:[ ]
|
该市作为首批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试点城市,牢牢把握强市建设契机,全国首推“指(知)南针”分级导航工程、“知微贷”质押普惠工程、“知管家”全栈托管工程,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深入实施“八八战略”和推进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一号改革工程”提供更多“绍兴经验”。今年,新获评中国专利金奖2项,占全省2/3,金奖数居全国第4,仅次于北京,上海和深圳;新增第二批专利质押全流程无纸化试点银行7家,全省第一;“知管家”服务模式入选全国知识产权服务业典型案例,被国家知识产权局全国推广。 一、突出产业创新导向,做实专利导航指导企业创新 (一)分级导航定向扶持。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优势特色产业,发布全国首个专利分级导航项目实施工作指南,将数据分析和成果应用作为相对独立导航分级实施,有效解决因专利导航工作“立项门槛高、周期长、见效慢”导致的企业参与度低等难题。今年,全市立项29个导航项目,立项数全省第一;浙江新和成利用导航项目,实现重点技术攻关和核心专利布局,两次获得中国专利金奖。 (二)产业导航集聚优势。聚焦绍兴“5 5”产业体系,对接政府、产业园区、龙头企业等创新发展需求,布局实施一批重点产业专利导航项目,借助对专利数据分析,为调整完善产业规划提供前端指引,形成产业竞争优势。2021年以来先后完成集成电路、智能视觉、医疗器械、现代纺织、机电装备等产业专利导航报告,形成6个产业专利数据库,收录专利482931件。 (三)关键技术靶向攻克。建立常态化企业专利导航评价和政策奖励机制,对专利导航的投入、过程、成果数量以及应用反馈实行全过程评价,并给予专项奖补,激发更多企业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实现精准的专利信息分析和相关成果运用,加速突破“卡脖子”技术壁垒。如绍兴中芯集成通过实施企业专利导航,发明专利“超结器件及其制造方法”获得第二十四届中国专利优秀奖,两年期间授权100余件专利,成功在科创板上市。 二、突出金融赋能导向,做深普惠质押反哺企业创新 (一)创新金融产品。面向广大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在全国率先推出“知微贷”知识产权普惠质押项目,通过企业与银行的两级承诺机制,探索先授信后办理质押登记的承诺制模式,并给予基准贷款利率最高(lpr)80%的贴息,有效解决融资难、融资贵等难点。该做法入选7月公布的浙江省2022年度知识产权十大金融创新典型案例。 (二)畅通质押通道。以建设省级知识产权质押无纸化登记试点为契机,建立知识产权质押登记“线上办、无纸化、承诺制、t 0”服务模式,推动企业质押融资即时申请、即时审核、即时授信,实现企业融资“秒授信”和“零次跑”。如国家千人计划人才引进企业绍兴盖诺超菱润滑材料有限公司通过“知微贷”,仅用1天时间获得泰隆银行柯桥小微支行百万以上贷款。 (三)构建风险体系。创新“保险 政策性担保 银行”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保证保险新模式,构建“财政贴息 政府补偿”的政策性风险补偿体系,克服金融机构“不敢贷、不愿贷、不想贷”的思想顾虑,推动金融资本向专利技术密集型小微企业集聚。今年1-6月,全市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金额达112.27亿元,居全省第三,同比增长33.53%。 三、突出有感服务导向,做好全栈托管服务企业创新 (一)定向帮扶助企轻装上阵。全国率先打造“知管家”知识产权全栈托管模式,构建中小企业和托管服务机构供需对接平台,协助企业制定知识产权战略、知识产权管理制度等12个基础管理服务项,为企业定制专利许可、专利导航、预警项目等 15个“个性化”服务项,切实帮助企业解决知识产权领域无部门、无人员、无投入的“三无”困境。目前,服务机构已累计向企业派驻对口专业人员300余人次,累计为企业节约管理成本1000余万元。 (二)数字赋能促企高效发展。建设“知管家”管理系统,全景式展现包含专利授权、专利运用、专利保护等27个方面的“企业画像”,动态监测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情况,最大力度提升企业知识产权布局、培育和管理能力,培育一批知识产权优势企业,两年内已培育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优势企业36家、省级知识产权示范企业71家。 (三)三级联动为企“体检开方” 。整合资源,构建知识产权市县镇一体化服务模式,建成全省首个县域知识产权“最多跑一地”馆、3个县级“一件事”线上综合服务平台、28家镇级品牌服务指导站,形成上下联动、紧密协作、普惠共享的知识产权服务网络。如诸暨市局与基层所联动,为企业配备“管家”,按照“一企一策、一问题一方案”的要求,为其量身定制服务计划,助企高效发展,诸暨市在2022年浙江省营商环境中“知识产权活力”指标考核跃居全省第一,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额居全省90个县市区第一。 |